[[ date ]]

校园硕鼠

   作者: 默 然       文章来源:党风廉政教材    时间:2012-04-23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打印    分享:

[zhanzhangb_share]

《诗经》中有一名句:“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说的是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要吃我种的黍!多年来我用粮食养活你,你却只管自己不顾我的死活。这是一种令人发指的以怨报德、恩将仇报的行为。为何近年来在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的圣洁之地的校园,竟会出现这么多像硕鼠一样的违法犯罪分子,狠心对供养自己的单位下贪污黑手?
2009年3月23日,又一起教育系统腐败案件在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出结果:南宁市坛洛镇中心校原会计黄亮威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公款37万多元,其行为已构成贪污罪。经查,黄亮威用涂改账目、伪造单据等手段将公款占为己有,在三年多里不仅没有归还,而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将公款据为己有。主观上有非法占据公共财产的故意,客观上利用了职务上的便利。行为符合贪污罪的主、客观要件。二审期间,黄亮威未能提供新的可以从轻处罚的事实证据。当庭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判处黄亮威有期徒刑9年的原判。

老实会计变校园贪污犯

黄亮威出生于1959年,壮族,高中毕业后在家务农一段时间,托关系得到了一份小学代课老师的工作。后他考取了中专,在南宁市师范学校毕业后到了坛洛中心小学当老师。  1997年,调到坛洛镇二中当会计。从一个农民到学校的职工,一路走来,黄亮威实属不易。他又是整个家唯一有工作的人,妻子没有工作,就靠他养着七十多岁的年迈双亲,供着上学的女儿和年幼的儿子。这份工作养活了全家,因此黄亮威非常珍惜自己的工作,虽然会计工作重复繁琐,每天对着密密麻麻的数据,每个月都要结账—做经费计划—工资发放—会计报表—做工资表,但是他都做得很认真细致。
由于黄亮威踏实肯干,表现突出,2002年9月,他被调到坛洛镇教育辅导站(坛洛镇中心校)工作,掌管全镇25所小学的教职工工资福利的发放、住房公积金等费用的扣缴代缴、教育经费的发放和其他预算外资金管理。黄亮威手中的权力顿时大了许多,在亲朋好友的祝贺声和赞颂声中,原本老实巴交的他有点飘飘然,觉得自己似乎有了掌控整个世界的能力,也第一次开始意识到权力的重要性。
尝过拥有权利得到的甜头,黄亮威觉得真正的人生终于拉开序幕。看着自己动动一根指头敲敲电脑就可以控制别人收入的快慢,间接遥控别人的生活,感觉特别好。黄亮威自我陶醉的同时,慢慢地意识到间歇不断地被人吹捧只不过让自己得到精神上的满足而已,而家庭生活还很拮据,有时候还要为了孩子的学费发愁,物质上依然过得贫乏。
现实的种种不如意容易让人对理想生活产生更强的欲望,当这种欲望占据整个内心的时候,人便开始扭曲。对金钱充满渴望的黄亮威第一次把手伸向公款时是2004年1月。春节来临之际,他想到自己要风风光光地过个好年,在那帮农村亲戚面前攒足面子,绝对不能再像往年一样只是在家随便吃餐年夜饭,今年要呼朋唤友上馆子聚餐,这一切需要钱,哪里有?自己的办公室保险柜有的是现金、现金支票、转账支票,况且出纳马某的印鉴都交给自己保管着,要用钱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他给自己多发了工资,数目正好是吃喝会花掉的几千元。以后的每一次,黄亮威把手伸向公款时的理由总是很多,或者是2005年女儿开始上大学每年要七千多元的学费和六千元的生活费,或者是2006年儿子出生后增加的许多费用,或者是自己拿到手的工资只有1600元,茶米油盐物价飞涨。
其实,这些理由仅仅是减少他违法的罪恶感,慢慢地,从几千元到1万元、2万元,直至2007年8月最后一次也是数额最大的一次,黄亮威自加工资,一次性便多发了8万9千元。短短三年时间,黄亮威的黑手频频伸出,先后30次累计共向自己的工资卡多发了12万元的工资。当然,偷吃时不忘擦嘴。他给自己工资卡多发的钱做了平账,很多次多发了工资后,就在那张银行凭证上用刀刮、涂改或者用其他办法把银行凭证的数额改小,改成符合他应得工资数额的数字。也有好几次他根本连修改凭证都懒得动手,原因是中心校的财务状况混乱得像一团麻,也没有任何人任何机构来清账。
抱着侥幸心理的黄亮威越来越丧心病狂,当坛洛镇中心校向各个小学发放经费的时候,他利用假凭证平账,将经费据为己有。一种手段是他先把应该发放给上中、上正、武康等小学的经费截留归为己有,过一段时间后,向应发经费的小学教职工发工资时,他再多拨相同金额的经费给学校,连同工资一起拨过去。这时小学就会开一张收到经费的收据给他,但是在中心校的财务账上仅仅是作为向小学发放工资的凭证,却包括了经费和工资两项。这样,他就将后来取得的经费收据日期更改,改成截留经费时的日期,这样前面账面上就平衡了。另一种手段是当黄亮威在向应发放经费的小学教职工发工资时,经费连同工资一起拨过去,收到款项的小学就会开一张经费收据过来,但在中心校的财务账面上仅仅是作向小学发放工资的凭证,后来又截留应该发给小学的经费数额相同的钱,把之前开给他的收据更改成为截留的日期,这样账目就收支平衡了。黄亮威就是采用这样的可恶手段分2006年一次和2007年两次侵吞学校的公款共计5万元。
对于黄亮威来说,会计的工作之一——收取教职工的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工会会费以及学生课本费、资料费等也是增加自己收入的好机会。从2004年9月份开始,他把钱收上来后不入账,放进自己的口袋,共把20多万元占为己有。
2007年9月,南宁市西乡塘区对坛洛镇中心校学区进行查账。黄亮威慌了,连忙向到处借钱,于2007年12月、2008年1月分别向坛洛镇中心校退回赃款37多万元,并于2008年1月7日向侦查机关投案自首。
东窗事发后,黄亮威还幻想自己退出赃款并自首会得到法律的宽恕,不用身陷囹圄。这不切实际的幻想破灭了,2008年12月20日,南宁市西乡塘区人民法院作出判决:黄亮威因犯贪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9年。黄亮威不服,提出上诉。2009年3月23日,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多措并举清除校园硕鼠

 

这几年来,曾有“净土”美誉的教育领域不断传出腐败丑闻,招生腐败、学术腐败和基建腐败等等,丰富多样的腐败手法让群众吃惊。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管理者、实施者,腐败活动与教学活动有紧密的关联,学生们的学业可能受到严重的影响。人们对学校开始质疑,质疑自身不正的学校是否能培养出品德端正的学生。到底是什么导致了学校净土也出现歪风邪气让群众丧失对学校的信心呢?
究其原因,一是教师的政治思想教育流于形式,法治观念淡薄。部分教师主观地认为思想政治工作与自己的教育事业不沾边,即使学习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也对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毫无关系。个别教师缺乏职业道德,私欲膨胀,认为自己是“辛勤的园丁”,奉献虽大,收入却低。
二是学校各部门的权力使用缺乏有效的监督。目前,各个学校都是独立的事业单位,学校内部决策权、现金支配权往往集中在校长和财务人员等少数人手中。上级教育管理部门往往对学校的政务、财务疏于监督,而校务不公开不透明,下级也难以监督。在权力集中而又缺乏监督的情况下,腐败分子更加有机可乘,间接助长了校园腐败现象的产生。
三是部分中小学的财务管理混乱。由于学校数量多,办公地点分散,教育管理部门没有制定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许多财务事项都是学校校长一个人决定,甚至连财务人员也手握大权。
要消灭教育净土上的贪婪硕鼠,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教育系统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法律知识教育。学校应该定时举办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会议;在校园内树立先进典型,用榜样的力量鼓励大家争做优秀;举办警示教育活动,用反面典型案例敲响警钟。
二是强化监督管理,杜绝违法行为。教育主管部门除了严管教学外,对各项制度,特别是财务制度要加强监督,定期对执行制度的情况进行检查。对执行制度好的单位进行表扬,对违纪违法的人和事进行通报、处理。同时,学校要对校务进行公开,自觉接受审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和群众的监督。
三是建立健全学校的财务制度。教育主管部门应派出工作小组到各中小学的财务进行查账,把混乱的旧账整理清除,建立统一、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和监管机制,保证各项资金安全、正确运行。
只要教育系统能够忍住刮骨疗伤之痛,用思想、监督、制度的尖刀去解剖丑陋的伤疤,加强教育系统反腐倡廉建设,使广大教师更好地担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就能清除教育净土上的贪婪硕鼠,营造讲正气、尚廉洁的良好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主办单位:中共贺州市八步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贺州市八步区监察委员会

地址:贺州市建设东路209号【通讯员投稿】

邮编:542899

举报电话:(0774)12388

桂ICP备12007101号

桂公网安备 45110202000134号

贺州市八步区纪委监察委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