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te ]]

(网评)警惕工作中的“模板效应”

   作者:蒋家安          时间:2012-06-07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打印    分享:

[zhanzhangb_share]

“信息化”网络的推动、“无纸化”办公的普及,让“复制和粘贴”成为极具热门的工作法,各种照搬、模仿、伪造之风也盛行起来,于是出现了“模板效应”,即有模板就有思路,有模板就有奔头。一些单位和部门对模板的依赖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甚至连拟一张请假条也需要“模板”才能完成。这对工作而言是“添负担”,对干部自身而言是“降素质”,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和警惕。

“模板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类现象,其本质都是以现成的实物为模板,在此基础上小改或者不改,以迅速产出自己的成果,而不顾及实际。

第一类,下级以上级为“模板”。拟定本级文件以上级文件为样本,本级下发的通知以上级下发的通知为样本,改头换面之后就成为自己的成果。然而,这种“行政抄袭”并未根据本级自身的最大实际出发,没有按照实情草拟本级的思路和对策,为传达上级精神而放弃了自己的实际是“最大的错误”,这个模板衍生出来的多是“应付了事”,并不能很好地“实际落实”。

第二类,现在以过去为“模板”。总结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展现未来,而抄袭过去只能是停留在现在。从一些讲话稿、总结稿、汇报稿、主持稿中不难看到“昨天”的影子,在过去模板的基础上删删改改,增多数据、增大数字、增强认识并不能代表现在对过去的发展,反而透露出一种慵懒的气息,缺乏自立和创新精神,不愿动脑子,不愿创造新事物,“抄袭过去”也是“只敢面对过去,却不敢面对现实”的表现。

第三类,本地以他地为“模板”。一旦示范点、示范地、示范区的经验得到推广,“照搬、照套、照用”的现象就表现得尤为明显,似乎这些“模板”成了改革工作和发展事业的“灵丹妙药”,及用及灵,全然不顾其应用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这显然不是“借鉴式”地学习,而是“照搬式”地抄袭。这是对本地发展的不负责,是对本地管理的不思考,总想等着先进地区、示范基地的模板来“救济”,不符合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

“模板效应”是慵懒、守旧、无德的表现,在全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创新社会管理、创先争优求实的洪潮中,必须刹住这股“模板效应”之风,不断改革创新,务实进取。

 

主办单位:中共贺州市八步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贺州市八步区监察委员会

地址:贺州市建设东路209号【通讯员投稿】

邮编:542899

举报电话:(0774)12388

桂ICP备12007101号

桂公网安备 45110202000134号

贺州市八步区纪委监察委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