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内外兼修”益于解决干部作风问题
近日,和朋友闲谈时了解到,他在过年回家时到其所在地镇计生办办理准生证未能成功办理,原因就在于当地计生办工作人员称“正打着牌没空”,听后很震惊,也感到不可思议。人民群众的服务部门出现这样的情形、这样的干部,实在让人“焦虑”。在计生、民政、劳保这些窗口部门,过年放假期间为了便于群众办理相关事宜都要安排值班,有时为了完成当前工作加班加点的也不为少数。可如今却看到了办事部门上班期间因打牌而不为群众办事,作为在政府部门工作的一份子,也作为一名与之素不相识的党政干部,我为之羞愧,更为之反思。
这样一个缩影,平时努力工作的付出都有可能等于零。政府部门都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相信很多部门都实实在在地付出着行动。可是,这极少数工作人员上班打牌现象却影响着政府部门的形象,这作风问题隐射出来的后果就比较严重了。作风是形象,作风也决定着成败啊!作风建设时时提
,可是还是出现了问题。那如何杜绝,让良好的作风成为干部的自觉行动呢?
笔者认为首先必须着力解决思想与行动的深层次问题。那如何知行合一地做好工作呢?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提出“三个第一”的要求:一是深刻理解“实践第一”的观点,认真坚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 ;二是深刻理解“人民是历史的主人”的观点,认真坚持“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三是深刻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认真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那就要求干部在工作中真正把群众放在第一位,如何去做?到群众中去,体验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实践-认识-再实践”,在实践中体验百姓的生活难处,思想才能深刻才能深思才能深省,才能搞清楚干群关系是血肉关系、鱼水关系,才能明白没有群众的拥护,干部也不可能生存。目前,贺州市“百千万”干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大行动正在开展,各级各部门机关干部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同欢乐。此类活动的开展就很好,应该多开展。有了实践的切身感受,难百姓之难苦百姓之苦,生活的历练必能使思想成熟,那么工作中不可能出现上班打牌不为群众办事的现象。
其次,还应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完善制度,加强监督管理。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狠抓落实,检查监督同步进行。既要有人民群众监督,纪检、监察等相关部门也要进一步加强对作风建设情况的监督,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了解和掌握干部的作风建设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提醒和帮助,给干部敲响警钟,对那些问题严重、影响较差的,要严肃处理,通过切实有效的工作,保证党和国家的干部队伍风清气正。
有了实践的体验和内在素质的提升再加上外在因素的把关制约,相信作为党和人民的干部,在工作中必能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