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重温红色历史 一锅一被暖人心
近日,八步区纪委监委组织党员干部到贺州市博物馆参观展览,重温红色历史,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其中有一口锅和一床棉被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故事是这样的:1931年1月14日,邓小平、张云逸率领红七军从湖南江华辗转到达广西贺县桂岭休息整编。隆冬的黄昏,北风呼呼,细雨蒙蒙,桂岭街上家家关门闭户,冷清的街道少有行人。在这样的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红七军没有去惊扰群众,他们把领导机关分别设在街上的忠孝祠、张公庙、张家祠等几间庙宇里,战士就露宿在菜市圩亭、街头巷尾。三千多官兵驻扎在这个仅有两千多人口的集镇上,秩序井然,毫无惊动吵杂之感。
第二天一早,风过雨停,只见红军战士有的在扫大街,有的在帮群众挑水,有的在帮出走不在家的群众喂家禽家畜,有的在刷标语。红军战士个个态度和蔼,对群众的东西秋毫无犯。
上午十点多钟,天气逐步暖和起来了,红七军军长张云逸在张公庙门前的草坪上召开了军民大会,张军长向群众宣传红军的宗旨和政策,他说:“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为人民谋利益的”,“红军纪律严明,买卖公平”。希望出走的群众尽快回来,有东西的尽管拿来卖,我们照价付钱。
散会后,群众纷纷议论张军长的讲话,大家奔走相告,红军确实与其他军队不同,是我们自己的子弟兵。到了下午,外出“避难”的群众陆续回到家里。住在街西门口的古四妹也从乡下娘家返回了家里,她把十多位住在门口的红军战士迎进自己家里住。相处的几天里,红军战士与她拉家常,讲革命道理,嘘寒问暖,像亲人一样建立了浓厚的感情。临走前,红军战士见她家徒四壁,没有一样像样的东西,就把一口铁锅、一床棉胎送给了古四妹。这两件东西,古四妹非常珍惜,每次刷锅时她都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寒冷之夜拥着棉被,她倍感温暖。
这两件东西被古四妹珍藏传用三代,在上世纪80年代捐给贺州市博物馆收藏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