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te ]]

[读好书、写书评]《红色家书》的精神内涵值得代代传承——读《红色家书》有感

   作者:李丽          时间:2021-09-23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打印    分享:

[zhanzhangb_share]

月余前,有幸获得领导赠送的一份特殊礼物——一本《红色家书》。恰逢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召开,以及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党员干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意见》,于是便在工作之余抓紧时间细细品读。一封封感人的书信,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前辈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对家庭家教家风的严格要求、对学习的谆谆教诲。

《红色家书》是党史学习的经典教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动荡的抗日战争时期,我们的革命先辈胸怀雄心壮志,即使是在“家书”这方私密的空间里,也难免流露出改天换地创造新世界的坚定决心。刘伯坚在致妻嫂的信中说:“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一切听之而已。”左权致母亲张氏的信中明志:“我们决心与华北人民共艰苦,共生死。”夏明翰在狱中致姐姐的信中更是明确表示:“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甘愿抛头颅,洒热血。”在给妻子信中希望后人:“坚持革命继吾志,誓将真理传人寰。”这些革命前辈的字字句句,无不饱含激情,气吞八荒,他们就像一盏盏明灯,闪耀在历史的黑暗地带。在建党百年之际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其中一个重要意义就是:深刻理解百年大党的精神之源。从这些家书中,我持续感受到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历史证明,正是这样一个拥有伟大建党精神的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红色家书》是家庭建设的一面镜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书是家庭的情感纽带,是家教的重要载体。这本《红色家书》具体地展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家庭建设,超越了时空范畴,是我们新时代开展进行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生动教材。革命前辈对亲人感情深厚,但心中的原则却划下了私情的边界。毛泽东致妻兄的信中说:“不要有任何奢望,一切按正常规矩办事。”刘少奇给儿子的信中强调:“每一个人都不应当躲避党和人民的监督。”邓颖超给侄子写信表示:“不要辜负了光荣的共产党员的称号。” 若每一名试探底线的领导干部,都能有如此亲人时常警醒,相信其中会有不少人头脑更加清醒。我认为,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当认真学习《红色家书》,让它成为我们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党员干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意见》的有效载体。

《红色家书》是青年干部的奋斗指南。《红色家书》中有许多书信,尤其是革命先辈给年轻子女的书信,都特别强调奋斗的重要性。何叔衡给义子写信说:“幸福绝不是天地鬼神赐给的。”叶剑英对女儿语重心长的教导“你们必须完成你们这一代的责任。”吴玉章鼓励孙女“要努力学习,成为全面发展的新人。”先辈们的谆谆教诲如灯塔,向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从“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五四精神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言壮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未离开过青年抛头颅、洒热血。无论是战争时期的青年人,还是新时代的青年人,都应该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从《红色家书》中,我更感受到新时代青年塑造文化自信理念的重要意义。新时代给了我们青年人更多新平台、新机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是离不开一代代青年人的永续奋斗,我们有责任去扛起民族精神大旗,接好我们这一代人的“接力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正如任弼时致父亲的家书中所说:“我辈青年将来造成大福家世界,同天共乐。”

主办单位:中共贺州市八步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贺州市八步区监察委员会

地址:贺州市建设东路209号【通讯员投稿】

邮编:542899

举报电话:(0774)12388

桂ICP备12007101号

桂公网安备 45110202000134号

贺州市八步区纪委监察委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