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故事|上清无欲 下正民朴
[zhanzhangb_share]
战国时期,鲁国公仪休向来以德才兼备闻名,遂以厚才为鲁国国相。《初潭集·廉勤相》中记载了公仪休“嗜鱼拒鱼”的廉政故事。
公仪休非常爱吃鱼,恨不得顿顿都有鱼吃,可以用“嗜鱼如命”来形容。
自从公仪休担任国相后,有求于他的人想投其所好,每天一大早都有很多人带着鱼守在相府门口,简直成了鱼市场,但这些人都没有进得了他家的门。
他的学生觉得奇怪,问其原因,他说:“正因为我喜爱吃鱼,才不能接受。假如我收了别人送的鱼,就要看别人的脸色,办事的时候就会徇情枉法。如果我因为这点小利小贿而被罢免了国相,就不会再有人送鱼给我,我也没有俸禄买鱼,也就不能天天吃鱼了。如果我廉洁奉公,不接受别人的贿赂,就不会被免掉职位,也就能常常吃到鱼了。” 学生听了恍然大悟,连声说道以后要向老师学习拒收礼物之举。
西汉史学家刘向的文章《说苑·谈丛》中写道:“上清而无欲,则下正而民朴。” 领导干部的行为作风具有引领示范效应,对党风、民风、社会风气有着辐射作用,一举一动都影响、带动其他人,公仪休“嗜鱼拒鱼”,以身作则教育了学生和世人,不因爱好失去为官要坚守的原则,抵抗围猎者投其所好、追捧讨好的堵截,常修从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戒非分之想,才能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