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te ]]

家风传承|家以清风濡子弟

   作者:孟 远 文丽婷       文章来源:八步区纪委监委    时间:2022-03-15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打印    分享:

[zhanzhangb_share]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良好的家风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影响着社风民风。在千年古镇贺州市八步区贺街镇河东的老街深巷的孟家大院中,贺州孟氏家族以好学上进、忠孝仁义的家训鞭策了一代又一代后人。

贺州孟氏家族先祖孟匡朝曾为唐朝御史,自小才智过人,勤奋好学,能诗善文,年轻时就考上进士,在《全唐文》、《唐文拾遗》存文二篇,《全唐诗》存诗一首。孟匡朝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监察官员)、御史,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据《唐尚书省郎官石柱题名考卷二》、《钦定四库全书册府元龟卷一百五十二》记载,天宝二年(743年)正月,唐玄宗在勤政楼召集考生64人重新考试,因殿试中考生张奭交白卷,多名官员受牵连被贬,孟匡朝因试判失准被贬到贺州。

唐朝时期,因地处偏远的少数民族区域,贺州一直以来处于较封闭落后的环境里。孟匡朝在贺州办学堂,讲习先贤思想,采取不同方式鼓励小孩读书习礼,让周边民众学习“忠孝礼仪”孔孟儒家思想文化,使当地一批贤能学士得以培养和成长,对贺州儒家思想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孟匡朝教育族人耕读传家、忠义报国。据《贺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清实录》以及自治区重点文物乾亨寺铜钟铭文记载,孟氏族人忠孝节义、高风淑德。在唐、宋、元、明、清以及民国时期,孟鼎、孟汉琟、孟绩铭等多人出任文武官员。晚清咸丰年间,孟俊哲、孟烈铭、孟禹铭等多名孟氏族人在守城抗战中以身殉者入祀昭忠祠、忠义祠。据《贺县志》记载(卷三政治部祀典),贺县文庙每年进行隆重的祀典时,名宦乡绅上香行初献礼,对亚圣孟子,以及贺县先贤孟孙氏等皆配尚食祭祀。

家以清风濡子弟,人凭正气立乾坤。孟匡朝的家国情怀熏陶着后人,在新中国成立前,贺州孟氏族人发扬优良传统,积极投身革命事业,其中孟春贵、孟志谷等同志在贺县从事地下工作,为贺县解放做出了贡献。孟春贵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26军78师234团担任过见习参谋,于1957年12月9日得到国防部表彰。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孟春贵寄回家书,动员孟氏族人慷慨解囊支持“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孟氏族人收到家书后积极响应,纷纷捐款捐物,特别是孟春贵的兄长孟应文,一位从事机械修理制造业的商人,先后捐助了数十万元的物资。受孟春贵的思想影响和带动,他的堂兄弟孟志谷、孟志良也积极投身革命工作,为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

在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征程中,贺州孟氏家族秉持中华传统美德,以良好家风家训教导后人,孟春贵等人的红色基因代代传承,影响并激励族人在各行各业为国为民努力奋斗。

主办单位:中共贺州市八步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贺州市八步区监察委员会

地址:贺州市建设东路209号【通讯员投稿】

邮编:542899

举报电话:(0774)12388

桂ICP备12007101号

桂公网安备 45110202000134号

贺州市八步区纪委监察委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