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记贺州市优秀共产党员贝荣越:举旗亮剑扬正气 一腔热血终无悔
“我在纪检监察这条线干了大半辈子,工作之余生活简单,朋友圈也不大,退休以后社交圈子可能更小,到时候我就去南宁找女儿,一家人团圆。”这是今年初贝荣越和同事畅想过的退休生活。
令人痛心的是,在距离退休还有不到3个月的时候,贝荣越忽然因病离世,他的女儿贝永馨最终没有等来与父亲的团圆。
5月12日凌晨,在贺州纪检监察系统奋斗了34年的贝荣越,因突发急性白血病,经医治无效,不幸去世,生命骤然定格在了59岁。
贝荣越生前担任贺州市委巡察组组长、一级调研员,他34年如一日践行自己常说的一句话:“忠诚干净担当是纪检监察干部的生命线”。8月31日,经贺州市委研究决定,追授贝荣越同志“贺州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初心未与年俱老,他一直惦记着回到工作岗位
5月12日,噩耗传来的那一刻,同事们都不愿相信,那个曾经与他们并肩作战、亦师亦友的贝荣越同志竟永远地离开了。
“最后一次和他通电话的时候,他心情特别好,还告诉我等做好手术后应该就没有什么问题了,很快就可以回来了。”和贝荣越共事了9年的市委巡察办综合科科长邓行东声音哽咽地回忆道。
回想起去医院看望贝荣越的场景,市委巡察组副组长肖艳玲同样感到难以置信,“虽然当时的他已经被病痛折磨得消瘦了许多,但是他依旧很乐观,积极接受治疗,说想争取早日回到工作岗位。”
贝荣越这一场病来得猝不及防。
今年3月,贺州市委准备开展新一轮巡察,在安排分组名单时,贝荣越被推荐为第一巡察组组长。任务清单上有一堆的“硬骨头”要啃,但他初心未与年俱老,没有因为自己年龄大而向组织讨价还价,也没有抱怨抵触,而是一头扎进工作中,任劳任怨。
“每轮巡察,他都勇挑最重的担子,重大任务交给他,组织放心。”市委巡察办副主任王国方说,声音渐低,“这一轮巡察,原本也应该像以前一样。”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在巡察工作即将启动之际,贝荣越却忽然病倒了,被确诊为急性白血病,家人紧急将他送往南宁进行治疗。
即使在住院治疗期间,贝荣越也放不下热爱的工作。每次与同事打电话时,他都会为自己不得已退出新一轮巡察感到遗憾,“这一轮巡察时间紧、任务重,你们辛苦了。可惜的是,我不能跟你们并肩作战,等我出院了,再和大家一起工作。”
“没想到,他再也没能回来。”说着,肖艳玲的眼眶湿了。
贝荣越的病情曾有过短暂希望。得知有合适骨髓移植的那一天,贝荣越高兴极了,甚至在病房大声朗诵诗词,可读着读着他突然不停地咳嗽,甚至咳出了血。之后,他的病情急转直下,出现多个并发症,以至于无法进行骨髓移植手术。
尽管治疗持续进行,但病魔不曾展露丝毫怜悯之情,还是将贝荣越无情地带走了。
在整理贝荣越同志的遗物时,同事们发现他的办公室书柜摆满了各类学习书籍,办公桌抽屉里的个人物品只有11本厚厚的学习和巡察工作笔记。依照贝荣越的遗愿,这些私人物品全部拿去烧毁,当火苗吞噬这些笔记时,大家再次潸然泪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贝荣越一生的真实写照。作为一名有38年党龄的老党员,一直以来,贝荣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不在工作中拈轻怕重,从不在矛盾问题上退缩避让,努力做到让组织信任、群众满意、被巡察党组织服气。
勤学善思重笃行,他练就了过硬的业务能力
2018年7月,市委成立了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了四个市委巡察组。此前在纪检监察系统耕耘的贝荣越,工作岗位迎来了新的转变,组织上提拔他担任市委巡察组组长。
刚到市委巡察组工作的贝荣越,虽然是一名老纪检,但也是一个巡察“新兵”。为了尽快适应新角色,他像海绵汲水一样汲取知识,不断加强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学习。那11本伴随他而去的笔记本,是他提升自我、精进业务的生动写照。
“每轮巡察,贝组长都要求组员认真研读各项党纪法规和政策规定。他总是说,在巡察工作中如果把握政策出现偏差,不只是影响工作质量的问题,更是能否对党负责、对市委和干部负责的政治问题。”市委巡察组副组长成友良与贝荣越搭档多年,对他充满了敬佩。
正是凭借着勤学善思的可贵精神,以及对纪检监察事业的无限热爱,在日复一日的积累和实践中,贝荣越淬炼“锋刃利剑”,练成一双发现问题的“火眼金睛”,成长为一名巡察“尖兵”。
2020年5月至8月,贝荣越带领市委第一巡察组对市属某国企开展巡察。
按照常规巡察流程,巡察组设立举报信箱、公布举报电话、查阅档案材料、走访摸底、谈话了解,连续几天下来没有发现任何问题。
“这家企业资金流动比较大,有专业财会人员做账,账面一般看不出什么问题,我们要重点关注一些重大投资是不是有效投资……”贝荣越在组务会上提出新的思路。
随后巡察组人员兵分两组,同步开展新一轮核查。很快,一个投资4630多万元开展高端动物疫苗产业化的项目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这笔投资时间已有两年多,效益如何?”贝荣越与组员找来公司的财务经理了解情况。
“我不是很清楚,投资款我们是拨付了,至于有没有产生效益,要问项目的负责人……”财务经理支吾半天只给出这样一个答复。
“4630多万元的投资,两年多有无收益,财务经理都不清楚,这事蹊跷……”凭着丰富的巡察经验,贝荣越很快意识到这个项目的投资款有流失的风险。
循着存疑问题,深挖细查,不出所料,印证了贝荣越的研判。
经向市委巡察领导小组汇报同意,巡察组按照督促被巡察单位边巡边改的工作要求,及时反馈市属某国企党委,并督促落实国有资金管理使用的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随后,该国企与上海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签订了项目股权回购协议,决定将股权作价5400多万元出售于上海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并分批收回了财政投资资金。
如此这般,贝荣越高质量完成一轮又一轮的巡察任务。为确保巡察中发现的每一个问题、每一条线索都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他始终在一线坐镇指挥调度、把关定向,与组员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贝荣越的业务能力,不仅体现在精准发现问题、推动解决问题上,还体现在一份份巡察工作报告中。每回进入撰写巡察报告阶段,贝荣越都会耐心地与组员一起讨论、修改、完善,提高巡察报告质量。
“巡察期间,加班是一种常态。大家讨论列出的问题清单汇总后,他就让我们先回去,他自己再进一步梳理,这一梳理可能就要到凌晨。”成友良说。
这份认真与热爱,让贝荣越赢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荣誉:他先后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公务员、“最美退役军人”、贺州市纪检监察系统“勤廉优榜样”,并荣记个人三等功1次。
坚持党性讲原则,面对阻力他敢于较真碰硬
“干一行就要爱一行、钻一行。”这是贝荣越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在每一轮巡察工作中,难免会遇到被巡察对象不理解不配合、说情打招呼、甚至威胁恐吓等情况;也会出现巡完一个单位后,一些朋友、熟人就变成了“路人”。因为不讲情面,渐渐地,贝荣越的“朋友圈”越来越小,但他无怨无悔。
“我最佩服他不仅能坚持原则,还敢于较真碰硬、顶住压力。”邓行东陷入回忆,“在与贝组长一起对市某集团公司开展巡察的过程中,我第一次体会到什么是斗争。”
2019年上半年,市委第一巡察组进驻该集团公司开展常规巡察。贝荣越和组员们在查阅集团收购某茶园资料时,发现每亩的收购单价明显虚高,700余亩的茶园收购评估价达到2400万元,并且已经支付了1600万元。
“为什么茶园评估价比市场价高了4倍?”作为第一巡察组组长的贝荣越,一针见血指出了问题所在。
平均一亩就要将近4万元,这是依据什么作出的评估价格?带着这样的疑问,巡察组找到了当时做评估的公司进行咨询。
评估公司的人仗着“背后有人撑腰”,极其不配合,甚至扬言“我们的评估是有依据、有资质的,不信你们随便去问!”
违规收购茶园的内幕重重,亟需揭开。贝荣越等人打算前往该茶园收集更多的佐证材料,却总发现有人如影随形,名为“带路”,实为跟踪,致使调查进展缓慢。
时任该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的潘某以与贝荣越是老乡为借口,多次打电话给贝荣越打探风声,甚至要求贝荣越给予“关照”,对发现问题“网开一面”。
不管是谁来求情,贝荣越都一一回绝了。“贝组长当时对我们说,不管遇到什么,大家好好查就行了,压力他顶着。”邓行东说。
贝荣越如磐石般在后方坐镇,巧妙地指挥巡察组声东击西,五次上茶园向当地群众了解情况,最终收集到了茶园交易造成1600万元的国有资金损失的佐证材料,并移交市纪委监委处置。
2022年9月30日,潘某因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判处有期徒刑13年。
“在后来的警示教育片中,潘某自述以为自己上面有人不怕查。现在回过头看,才知道贝组长当时顶住了多大的压力,他这种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邓行东说。
苟利国家生死以,不因祸福避趋之。回顾贝荣越的一生,他以滴水穿石的坚韧,默默耕耘于每一轮巡察的细微之处,没有气壮山河的豪言,却以坚定的信念和敢于斗争的精神,深刻诠释对党的事业的忠诚与担当。
贝荣越先后带领巡察组高质量对26家单位开展了常规巡察或专项巡察,他和组员们共发现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等问题458个,发现并移交违纪违法问题线索41条,转立案12人,推动挽回经济损失约8亿多元。他们用实际行动和工作成效交出了一份让组织和群众满意的答卷。
心中有民重已任,他磨亮巡察利剑守护群众利益
巡察工作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发现问题、推动解决问题,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2018年,在开展农村危房改造专项巡察时,贝荣越和组员们敏锐地发现钟山县存在18户危房改造户不符合既定政策标准的情况。
贝荣越深知每一笔危房改造款项都承载着民众的期盼与希望,任何对政策执行的偏差都会直接影响群众的切身利益。他当即向市委巡察领导小组如实汇报情况,并督促住建部门落实主体责任,尽快追回违规发放的款项。
面对接踵而至的求情与压力,包括有声音提出“款项已发放至农户手中,回收难度大且可能引发群众不满”时,贝荣越不为所动。他当时语重心长地说:“这18户都未达到政策标准,若任由款项滞留不返,对那些真正需要改造款的群众是极大的不公平,放任不管,必将伤了民心,最终损害老百姓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这一笔危房改造款项的追回,是贝荣越“常忧民之计,常思民之难”的坚守。一直以来,他坚持把“人民至上”理念贯穿于巡察工作的全过程,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深挖细查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推动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违纪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2020年5月,贝荣越和组员们在巡察市属某医院时发现,2017年8月医院与某医药公司签订协议,在医院内部给该公司开设便民药房,存在共享数据和处方、卖高价药等问题。
“这不是加重老百姓的看病负担吗?”巡察组第一时间向市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报告了有关情况,并推动该医院终止协议,纠正了长达3年多的违规操作。最终,实现了一大批药品价格下调,减轻了广大患者的看病成本。
2021年9月至12月,自治区组织开展涉粮问题专项巡视巡察上下联动期间,贝荣越勇挑重担,担任贺州市承接上下联动的专项巡察组组长。他和组员们深入查找“靠粮吃粮”侵蚀群众利益、造成国家损失、影响粮食安全等腐败和作风问题,深挖粮仓“硕鼠”,发现10个方面问题,发现并移交问题线索4条,推动立案查处了全市粮食系统一批违纪违法案件。
2023年,根据市委的工作安排,贝荣越再次磨亮巡察利剑,带领巡察组指向老百姓最关心的看病难问题。
对体量较大的4家市属医院开展常规巡察后,贝荣越和组员们发现并向市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如实汇报了某医院在医疗设备采购中违规操作、价格虚高,导致800多万元财政资金损失的问题。他还指出一些企业在某医院内部向患者销售高价药、加重患者负担等问题。随后,巡察组及时向医院反馈,督促立即整改,切断了处方共享利益链条。
一桩桩案例、一幕幕场景,贝荣越工作多年来为民奔波的身影仿佛就浮现在眼前。他在为民服务的道路上坚定而执着,每一轮巡察,都是对群众利益的深情守护。
严于律己守清廉,他时刻严守巡察工作纪律要求
贝荣越是一名巡察干部,也是一名退役军人,20世纪80年代在部队的成长经历和30多年在党内从事监督工作的履历,养成了他从内而外的高度自律和强烈的责任感。
在巡察工作中,巡察组工作人员特别是组长多少都会碰到一些“热情好客”的被巡察单位人员邀请。每次面对“到饭点了,跟我们一起吃个便饭呗”“我们好久不见,大家找个地方聚一聚”等邀约,贝荣越都会谢绝这些“好意”,一律不接受宴请。
清廉是福,贪欲是祸。贝荣越始终坚守纪检监察干部和巡察干部廉洁底线,带头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不搞特殊、不耍特权,要求巡察组成员以更高的标准和更严的要求约束自己的言行,严守驻点工作的纪律要求,切实维护好巡察干部的良好形象。
去年底,贝荣越负责带组到市属某医院开展常规巡察。面对该医院为巡察组工作人员提前预留停车位的好意,他果断拒绝:“医院停车位本来就很紧张,老百姓看病不容易,我们占用了宝贵的停车位,就会给急需停车的病人带来极大不便。”
点滴言行彰显着贝荣越的清廉自律。在前往医院开展巡察工作期间,贝荣越更是以身作则,每天坚持骑电动车出行,不搞一点特权。去医院每日都要经过拥堵路段,但他从来没有迟到。
“我们巡察期间,贝组长几乎每天都是第一个到的。在工作中,他也没有一点架子。”肖艳玲说。
作为巡察组组长,贝荣越本可以单独一间办公室,但他经常选择与组员同坐在大会议室办公,积极参与组员之间的工作讨论和问题交流。
好家风是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前沿防线。贝荣越一向注重家风建设,做到了言传身教、从严治家。他以高度的纪律自觉经常提醒并严格要求自己的妻子和女儿正确对待他手中的权力,把好“家门”,不收礼、不受贿、不说情。
贝荣越去世后,邓行东第一次到他的家中帮忙处理后事。贝荣越家里的陈设十分简单,“家具都很陈旧了,窗帘是好多年前的。”邓行东的内心再次被触动。
贝荣越经常教育女儿要勤俭节约,不要计较个人得失,千万不能利用手中职权为亲属谋取好处。
“父亲没有为我留下什么物质财富,但却给我留下了更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为我树立了清正廉洁、修身齐家的好榜样。”虽然悲伤没有淡化,但贝永馨提起自己的父亲时却是自豪的。
一个个细碎故事,描摹出了最本真的贝荣越——忠诚、为民、担当、廉洁。贝荣越是平凡的,但他又是不平凡的,数十年如一日,默默坚守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坚守着巡察干部的责任担当,坚守着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
逝者长已矣,生者如斯夫。贝荣越离开了,但他仿佛又不曾离开,他用生命的火花照亮永不褪色的信念,激励更多的后来者勇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