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廉榜样】自己多辛苦 群众少跑路——记防城港市行政审批局干部李利
受到暖心服务和高效发证的企业向李利(左)送上感谢信
群众带资料到审批窗口办事,难免缺这缺那,工作人员该怎么办理?防城港市行政审批局干部李利作出示范:创新推出“容缺受理”等便民服务,实现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
群众办事满意了,想送这送那,党员干部该怎么处理?李利又作出示范:用“白袍点墨”典故警示自己,严守廉洁底线。
包容群众“缺”,不容自己“污”。李利在小窗口展现大服务,成为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标兵,先后荣获广西五四青年奖章、荣记广西公务员一等功。
创新推动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
李利是安全质量审批科窗口干部,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的行政许可发证业务。她看到不少群众对审批要求缺乏了解,申报资料不全,常常要跑两三趟。
群众跑了冤枉路、误了事,李利看在眼里、急在心上。2013年,李利在单位支持下“摸着石头过河”,推出“容缺受理”服务:办事群众材料不全时,窗口先收下合格材料,之后群众回去通过扫描传真、发邮箱等方式补充材料。
这样,群众就少跑一趟。防城港某公司员工刘春雷对此感触尤为深刻。有一次,他赶到窗口办理业务,漏带了一些材料,正准备“折返跑”。李利叫住他:“同志,您这种情况可以‘容缺受理’。”刘春雷又惊又喜,审批业务就这样办成了!
“容缺受理”便民利企,看似简单却折射出行政服务理念变被动落实为主动改进。这一创新,比全区全面推广政务服务容缺受理模式提前近5年。
快点,再快点。2015年初,李利积极学习区外组织机构代码证实时赋码经验并进行再创新,将“组织机构代码证核发”提速为即办件,实现了再提速,让群众申请办证立等可取。
“能快就不要慢,能简就不要繁。”这是李利的理念。有一次,群众抱怨说:“交材料来回要2个多小时,领证又来回2个多小时,太费时费力费钱了。”李利以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又琢磨服务创新。
李利再“吃螃蟹”,2013年底在政务大厅率先推出“受理和取证寄送服务”。先由群众将申报材料邮寄到窗口,审批出证后,再由窗口将证书寄给群众。群众办证由“少跑腿”实现“零跑腿”。
李利的一系列创新,破解了窗口服务普遍性难题,在为群众减负、提高效率上取得一个个突破。4年来,她办理“容缺受理”3000多件、“取证寄送”820多件,办件提速率超过90%。
李利(左三)到企业检查特种设备安全质量
“绿色服务”助力北部湾建设
近年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风生水起,许多重大项目落户防城港。为服务好项目建设,李利2014年推出“减材料、提速度、网络预审、延时间、约时间”绿色服务。
对当年度需要多次到窗口办事的企业,通用材料只收取一次。另外对批量办理的业务,她提前指导企业随机选取几台设备的申报材料通过邮箱传输给她。待材料预审达标后,再告知企业正式提交纸质材料到窗口办理,提前实现网上预审。
“窗口高效服务,为企业发展赢得先机。”广西某公司特种设备管理人员林国胜说。有一次,他联系李利,希望快审快批。李利马上提供“减、提、延”服务,现场审批、现场发证,让该公司提前1个月投入运营,并将所有移动式压力容器办证设为“即办件”,企业即来即办。
李利的延时服务,最让广西某公司工作人员王瑞娜感动。有一次,她着急办理50台特种设备登记业务,赶到大厅时已经下班了。李利接到她电话,放下碗筷就赶到办证窗口。她联合科室加班审批,快速发证。4年来,李利提供延时服务1700多件。
“这么好的营商环境,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到防城港发展。”王瑞娜说。
李利所在的安全质量审批科窗口,在提升政府优质高效服务上成为标杆,先后获“全国组织机构代码文明服务窗口”“广西青年文明号”称号。
李利(左)在指导企业开展“网上审批”
谨防“白袍点墨”永葆廉洁清白
李利窗口服务高效、优质、贴心,赢得百姓心。群众满意了,写表扬信有之,请吃饭请旅游有之,送礼品礼金有之。李利严守廉洁底线,经常用“白袍点墨”典故警醒自己——
明朝《水东日记》之中有件轶事,说将军山云被派往广西任总兵。老吏郑牢向山云建言:“大人初到,如一洁新白袍,有一沾污,如白袍点墨,终不可湔也。”
有一次,某企业一名经理刚从窗口领走证书,出到大门口就给李利打电话:“我带了土特产想送您,您的车在哪?我放到车后备箱。”
“我的电动车没有后备箱,您拿回去吧。”李利回答。经理说:“我们是老熟人了,不要紧的。我放到门卫室,您下班去拿。”对这位“执着”的经理,李利简单讲了“白袍点墨”的典故。她诚恳地说:“收了就是‘白袍点墨’了。我真不能收!”
有事后感谢,也有事前送礼。有一次,为了尽快能领证投产,某企业业务员塞给李利一个信封,说是辛苦费。李利拒绝了,在她协调下,该企业如愿提前拿到证书。
党纪心中记,廉洁身先行。小窗口连着群众大问题,李利就像那绽放的金花茶,晶莹光洁,一尘不染,以实际行动擦亮群众满意窗口招牌,以实际成效回应群众诉求关切。(贝为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