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时,终于顺产生下‘小公主’啦……”2019年7月16日上午,正在钦州市灵山县檀圩镇桥梓村养牛基地与饲养员一起查看肉牛和牧草生长情况的苏树茂,接到电话那头家里传来的好消息,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因无法陪伴爱人待产而内疚不已,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黝黑的脸庞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苏书记工作努力,作风踏实,点子多,角色转变快,才几个月就从刚来时‘不识五谷’的城市仔成长为现在田间地头的‘养牛娃’,和村民打成一片,深受群众欢迎……”灵山县檀圩镇桥梓村党支部书记黄周兰如此评价苏树茂。一年半前,苏树茂积极服从组织安排,从钦州市纪委监委机关到灵山县檀圩镇桥梓村参与脱贫攻坚工作。
做群众的贴心人,勤政为民
2018年3月,苏树茂被任命为钦州市纪委监委驻灵山县檀圩镇桥梓村第一书记。
桥梓村是自治区核定的五类贫困村,全村有13个村民小组890户3561人,山多地少。原有贫困户共61户247人,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贫困发生率达6.4%。
“脱贫攻坚,刻不容缓。”2018年3月28日,到村里报到后,放下行李,苏树茂和驻村工作队队员立马走村进户了解村情、熟悉民情。当时正是春耕时节,村民大多晚上才在家,为了不误农时,苏树茂和驻村工作队队员白天讨论脱贫工作思路、到县镇相关部门了解扶贫产业政策,晚上挨家挨户走访群众。短短一个月,他带领驻村工作队队员访遍了全村贫困户,踏遍了桥梓村的每一片土地。他与村民很快就打成一片,随口就能叫出对方的名字。
在敲开一户户村民家门的同时,苏树茂也敲开了他们的心门。8队村民黄效和对记者感慨道:“苏书记办事严谨负责,多次来找我,因为我在外务工有时候不在家,他就通过电话了解我家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积淀多少真情。”无论白天黑夜、大事小事,只要是群众的事情,苏树茂随叫随到、随到随办。
桥梓村6队80岁高龄的贫困户罗英,拿着户口本和身份证指给记者看,双手颤抖、眼中含泪说道:“如果不是小苏,恐怕我这一辈子都是黑户了……”
2018年4月,苏树茂刚驻村不久,在一次走访中了解到贫困户罗英竟没有户口和身份证,因而无法享受有关惠民政策。
罗英自小就被卖到烟墩镇某农户家做童养媳,亲生父母是谁、祖籍在哪都难以查证。在原夫家,她没有身份,没有地位,只是没完没了地干活。直到20世纪80年代,一次偶然的机会,罗英认识了檀圩镇桥梓村老实巴交的农民黄雁源,在他人的撮合下,1982年的夏天,罗英“嫁”给了黄雁源。不过有一桩心事始终压在罗英的心中:从小到大,原夫家没有为她办理入户,她没有户口、没有身份证,属于黑户。以前,罗英并不清楚户口和身份证有何用途,但国家各类惠民政策、奖补都需提供户口本、身份证,她切身感受到了户口本、身份证的重要性。她渴望摆脱黑户的阴影。但由于罗英祖籍不明、缺少出生证明、个人信息不全等,多次向有关部门申报户口都无果。
群众利益无小事。苏树茂立即将此事列入工作议事日程,多次到公安部门咨询协调罗英户口、身份证补办事宜;积极协调檀圩、烟墩两镇民政部门,多次到罗英原夫家和所在村走访群众,搜集整理罗英出生信息、证人证言等相关资料。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8年6月,公安部门终于批准了罗英的户籍申请。兴奋的苏树茂立即带着罗英到当地派出所采集指纹、照片等基本信息,办理户口本及身份证。
为罗英办理户口和身份证,只是苏树茂为民办实事中的一件。贫困户黄周理家有2个孩子读书,家庭主要收入依靠务农,苏树茂便推荐他到本村灵牛养殖示范基地从事清洁工作,家庭收入每月可增加1500元;贫困户黄丽莲大学毕业了却为找工作的事烦恼,苏树茂主动向后盾单位主要领导汇报,帮助其在中马产业园区找到称心的工作;脱贫户黄开位家建了鱼塘却没钱买鱼苗,苏树茂筹集资金5000元购买鱼苗赠予他;村里部分群众因新建房子无电可用,他多次到供电部门沟通,增设两条三相电线……
为民付出一点一滴,百姓铭记心田。村民们都说,小苏书记真是我们的贴心人。
做脱贫攻坚的践行者,担当有为
发展集体经济是带领群众增进福祉、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
苏树茂刚到桥梓村时,桥梓村的集体经济仍很薄弱。要想彻底改变桥梓村贫穷的面貌,需要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提高持续造血能力,盘活发展村集体经济。
通过调研,苏树茂和工作队觉得桥梓村适合引进中型养牛企业,带动群众发展肉牛养殖,带领群众脱贫奔小康。此思路得到了钦州市纪委监委等后盾单位的肯定和支持。
热情高涨的苏树茂马不停蹄、四处奔走协调。终于,2018年9月,檀圩镇桥梓村灵牛养殖示范基地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同时,在不改变桥梓村养牛基地权属桥梓村集体经济的前提下,苏树茂积极配合灵山县委的决策,积极与檀圩镇、新圩镇、武利镇等3镇25个集体经济落后村沟通协商,整合各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资金累计300万元投入灵牛养殖示范基地,实现26个集体经济落后村共享一片牛栏、一起养殖、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目前,该基地累计投资800多万元,肉牛存栏近400头,流转土地100亩种植牧草,年内计划出售肉牛120头,可实现利润约40万元。
看着桥梓村的发展变化,灵山县檀圩镇党委书记陈恒修感慨万千:“共享养殖基地,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走出了一条适合集体经济落后村发展的新路子,苏树茂付出了不少心血和汗水。”
产业扶贫首战告捷,苏树茂紧擂战鼓,全面进入脱贫攻坚决战冲刺阶段。
— —探索“企业+村集体+贫困户”养殖产业模式,不断做大做强桥梓村林下养鸡产业。2018年以来,养殖、出栏土鸡8万多羽,桥梓村集体收入增收4万多元,贫困户每户获得分红2000元。
— —筹措资金建设村集体铺面6间和小市场1个并对外出租,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增收3万多元。
— —完善基础设施,协调相关部门,争取各类扶贫专项资金600多万元,建成基础设施项目11个。
…………
走东家访西家,风里来雨里去,脱贫攻坚路上,苏树茂不畏难、敢担当。
他思路清晰,集思广益,倾听群众呼声,真抓实干做好扶贫每一个环节,以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处事方法,赢得了当地党员群众良好的口碑。
桥梓村的道路更好走了,水也更清了,路灯也亮起来了,村民们脸上也展露出更多的笑容。“跟以前比,我们村的环境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桥梓村10队群众劳善秀的笑意写在脸上。
2018年底,桥梓村贫困发生率已降至1.69%,顺利实现整村脱贫。2019年预计脱贫9户,将贫困发生率降至0.5%。
做严以律己的表率,坚守初心
“我是一名驻村干部,也是一名纪检监察干部,要坚守忠诚、干净、担当,用行动践行纪检监察人的初心和使命。”这是苏树茂的心声,也是他的追求。苏树茂扎根桥梓,服务民生,廉洁自律,用行动书写对群众的热爱。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苏树茂主动指导村委制定《桥梓村重大事项决策机制》《桥梓村办公用品采购制度》等规章制度,在细化责任的同时又注重考评。积极参与扶贫领域专项治理、安全维稳等工作,及时发现问题、指出问题、督促整改。他严格要求身边的每一位同事,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教育提醒,增强干部廉洁自律的意识,规范管理降低廉政风险。
2018年9月5日,檀圩镇桥梓村灵牛养殖示范基地揭牌成立。
基地成立初期,相关规章制度不健全,基础设施需要完善,办公用品欠缺……而不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采购物品,都存在廉政风险点。抓好廉政风险的防范和排查,找准风险点是基础。如果风险点找不出、找不准、找不全,建立防控机制就没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苏树茂指导制定出台《灵牛养殖有限公司物品采购制度》,完善审批机制,规范审批办理程序;引导村务监督委员会发挥监督作用;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决策程序……
通过一一细致排查,并借鉴其他地方产业发展案例,苏树茂带头查找可能存在的廉政风险点,逐一列出清单,逐项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建章立制,确保不缺项漏项。
打铁必须自身硬。苏树茂坚持原则,慎独慎微,不该吃的饭坚决不吃,不能说的话坚决不说,不应做的事坚决不做。他不仅自我严格要求,对其他党员干部的思想、工作、生活作风等情况也进行全方位监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带头以自身建设立信立威。一年多来,桥梓村党员干部无违纪违法现象发生。
在领导眼中,苏树茂既是优秀干部又是得力助手;在同事眼中,他既是良师又是益友;在村民眼中,他既是“好书记”,又是“拼命三郎”。一说起苏树茂,来自广西盐业集团有限公司钦州分公司的驻村工作队队员裴日泉竖起大拇指,连声夸赞:“苏书记不愧是纪检监察干部,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平凡的岗位上,苏树茂大力推进工作方法创新,不断提出解决矛盾和问题的新措施、新办法。他和同事们一起创新便民服务形式,推行便民服务流程再造,建议村委推行“工作职责AB岗”制度,为群众办事提供了便利。
砥砺前行,圆梦可期。苏树茂为桥梓村做的实事好事还有很多,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底。桥梓村村民纷纷说:“苏书记驻村虽然只有一年多时间,但他一心为我们桥梓村,一心为我们村民群众办实事,是个好书记。”(钦州市纪委监委 钟文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