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te ]]

从“城里人”到“那坛人”

   作者: 林一萍       文章来源:《党风廉政教育》丛书    时间:2020-06-03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打印    分享:

[zhanzhangb_share]

当越来越多的人拥向繁华都市,仍有一群人选择逆向而行,走进深山,坚守农村,支撑起乡亲们脱贫奔小康的希望,他们就是扎根农村基层的驻村队员。南宁市西乡塘区的纪检监察干部黄河便是这千万驻村队员中的一员。

一年半以前,黄河经过自愿报名、单位推荐、资格审查等程序,成功入选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驻村队员,并被派驻到了西乡塘区坛洛镇那坛村,驻村时间为两年。

那坛村是坛洛镇6个贫困村之一,距离南宁市区55公里,村总面积8.67平方公里,有贫困户76户228人,贫困发生率为6.1%。这55公里路不仅是那坛村通往城市的距离,还是扶贫路上黄河的初心与梦想。

2018年3月,黄河踏着驻村的“首班车”,前往那坛村担任驻村队员,负责组织、带领群众,开展乡村建设工作。

骑着电动车,为村民寻找脱贫致富路

从一名大学生到驻村队员,角色的转变,对黄河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

1994年生的黄河,从未在农村生活过,从小到大都是被父母捧在手心,适应农村生活是一种挑战。24岁那年,从决定放弃城市的繁华生活到农村帮扶,他只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每周一搭公交车、地铁、镇上班车,再徒步2公里到达村委办公楼;每天早上8点,他骑着“小电驴”进村入户。

这位血气方刚、朝气蓬勃的纪检人,虽然有点清瘦,但工作起来却执着而坚定。自到达那坛村第一天起,他就义无反顾地投入各项帮扶工作中,倾力而为,无私奉献,以纪检监察干部的忠诚担当照亮了那坛村的扶贫之路。

初来乍到,免不了委屈。刚驻村之际,群众对黄河不信任。有一次要上报紧急材料,黄河一晚上连续打了三四次电话给贫困户黄某某,对方十分不耐烦,直接挂断电话,甚至拒接电话。虽然感到委屈,但面临脱贫攻坚的艰巨任务,他将委屈的事转化为化解这些委屈的干劲。

倔强的黄河决定在黑夜中骑电动车上门入户,帮黄某某收集材料。当听到有些帮扶人员说“不去了吧,这个坡太偏远,往返一次太困难”时,一向平和的黄河立马火了。“人民”二字,在黄河的心头比什么都重。因及时报送申请,黄某某顺利地申请到了补贴。

领到 2000 元实实在在的产业补贴后,贫困户开始接纳黄河,每次见到黄河都热情地打招呼。有一次,黄某某还特意到村委,邀请黄河到家里吃特色美食烤竹鼠。

广西冬季气候湿润暖和,夏天却格外炎热。风里来雨里去,黄河每天骑着电动车在村里穿梭,调研村情户情,征求群众意见,积极争取各方支持,使用坡集体土地以及租用村民土地作为种植基地,吸收贫困户务工,增加贫困户经济收入。

驻村一年半,黄河先后完成了那坛村富硒香蕉鸡养殖、中草药产业扶贫示范园建设、生猪养殖产业等项目,为13名贫困户解决就业难问题,76名贫困户享受分红。直至日前,那坛村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68%。“2019年,争取村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上,脱贫17户41人。”黄河胜券在握地说。

不错一户,不漏一人

那时,刚驻村不久,黄河入户了解到增郎坡的村民黄何勋独居,寄住在父辈留下来的老泥土房里,精神状态差,无法劳作,生活靠亲戚救济。

“这是一户漏评户。”黄河掌握全部情况后,第一时间带上精准识别评估表到现场核查、组织村级评议、向上级汇报……最终,黄何勋被列为贫困户,并及时受到了帮扶。

2019年7月,黄何勋的老房子因年久失修坍塌了,黄河忙着为他转移住所,并安抚其心理,为其配齐新的生活用品……

安顿好黄何勋后,他又在各部门之间跑动,只为加快推进黄何勋的危房改造项目,现在黄何勋终于住上了新房子。

黄河说,扶贫工作要做到情况明、数字准、责任清、作风正、工作实,确保精准扶贫路上不漏一人。

驻村一年半,黄河几乎跑遍了所有农户,并先后组织2次建档立卡“回头看”活动,增录了1户之前未纳入贫困户的农户,为每一户建立了真实规范的档案资料。

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纪检监察干部

当台风来临时,他逆风而战,从不退缩,检查佰谊水库;当暴雨袭击,他守在一线,战在一线。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黄河的身影。

2018年9月,“山竹”台风以14级风力登陆两广地区,成为当年登陆我国强度最大的台风。面对特大灾情,黄河展现出纪检监察干部的担当,冲锋在前,在暴风雨中抢修村委的电力设施、挨家挨户排查群众住房。在摸排中,黄河发现坛恩坡贫困户李日信的房子存在安全隐患,他立即将其一家四口转移到村委文化室;发现那排坡64岁的独居精神病老人黄桂梅家进水严重,他连夜将其转到其亲戚家安置,在暴风雨中以实际行动践行纪检监察干部的初心和使命。

这时村委的干部赶了过来,证实受困群众已经得到安置。但细心的黄河仍放心不下,坚持冒着大雨将2名受困群众都安全转移到安置点,直到凌晨4点多才回到村委办公室。

黄河就这样将纪检监察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淋漓尽致地体现到他的帮扶行动中,将纪检卫士的光辉映照在那坛人民心上。

最美风景是贫困户的笑容

一年半时间,村里的一件件小事化作感动和信任,让黄河觉得戴在身上的驻村工作队队员工作牌分量越来越重。

2018年5月31日,当黄河打开村委大门时,村民黄元坡已站在门口。“小黄啊,现在看病真的不花钱了!”看到黄河开门,他马上上前紧握住黄河的手,喜极而泣。

原来,黄元坡是一名贫困户,疾病如同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棵稻草压垮了他原本幸福的家庭。2018年4月,黄元坡住院花了4688.14元,黄河帮他跑报销事宜。黄元坡个人缴纳费用仅仅273.31元,报销了4414.83元。

黄元坡的医疗保障落实后,黄河又与帮扶人一起动员他发展蔬菜产业,一对一向他解读产业扶贫政策。后来,黄元坡又打造了一个硕果累累的菜园,家庭经济收入日益上涨。

“每次看到黄元坡守护着自己的菜园子时,我知道是党和国家在菜园外守护着黄元坡。”黄河说。

2018年,当脱贫光荣证书送到黄元坡的手里时,朴实的他笑得像个小孩子,这一笑他等了很多年。

在那坛村,黄河闻到了城里从未有过的泥土中青苗的香气,空气中飘着希望的味道。“我见过最美的风景便是贫困户发自内心的笑容。”黄河憨笑着说。

成为那坛村民的“自己人”

倔强的黄河,也有不少柔软的瞬间。2019年春节,黄河带着慰问品来到黄喜富家看望他。长期得到黄河资助的黄喜富听到“儿子”即将回城过节时,既开心又不舍地握住黄河的手不愿放。

原来黄喜富是那坛村76户贫困户之一,他独自一人生活,没有配偶和子女,并且身患一级残疾,存在言语障碍,无法正常地劳动和交流。

黄河就像对待父亲一样,经常“回家”关心他的生活起居,保障吃穿。如今,黄喜富不仅享受到了每月320元的低保金、160元的残疾补贴,而且享受4万元的危房改造补贴。

从此,黄喜富的生活就如同他的名字一般喜悦而富足。他的脸上时常挂着灿烂的笑容,每次见到黄河,他都挥舞着双手,热情而激动地打着无声的招呼。虽然说不出话,但是他的笑容传递了他的心声:感谢党的好儿子。

黄河跑遍了村里的家家户户,把村里的每件事都当成自己的家事来做,他已成为村民心中的“自己人”。

如今,黄河早已成为那坛村的“红人”,走到哪里都有人和他热情地打招呼。“小黄刚来这里时,说实话我是抱怀疑态度的,心想这城里来的小奶生肯定很难适应,没想到他很快就和村民打成一片,从没有把我们当外人,拿我们当亲人哪!”那坛村党支部书记李石辽说。

走在村里,每每听到乡亲们亲切地邀请他去家里做客,黄河心里总是暖暖的。“在那坛村的日子,让我真正感受到村民朴实、善良和感恩的心,我坚信只有把心交给群众,群众才能把我们当成‘村里的自己人’。”这也是黄河驻村的初心。(南宁市西乡塘区纪委监委 林一萍)

主办单位:中共贺州市八步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贺州市八步区监察委员会

地址:贺州市建设东路209号【通讯员投稿】

邮编:542899

举报电话:(0774)12388

桂ICP备12007101号

桂公网安备 45110202000134号

贺州市八步区纪委监察委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